吕布、徐晃二人,快马轻骑,百里之地半日而就,寻访而至吴家。
虽说吴家其远祖,官至封侯,可毕竟迁延日久,况其所长乃督造之事也,并未为世所重,加之吴家数百年来,以建造技艺传家,子孙多为良匠,而并未有如其先祖而获重用者,家境渐进没落,至吴俊时已如同普通农家矣。
吕布见到吴俊,惊奇不已。
只见那吴俊,虽逾不惑之年,却也健硕,面容儒雅而又显亲和,乃忠厚长者也,不似匠人之身也。
吴俊闻听吕布、徐晃二人来访,吴俊惊诧不已。吴俊知吕布年岁尚不及冠,但其名已随月旦之评,广为世人所知矣。然,吴俊其既知吕布已回并州,却不知其何故来到此间,更不知吕布又为前来何拜访自己。吴俊疑惑甚重,以此疑惑问将吕布。
吕布了然,将颜青推荐之事悉数告知,并表明此行乃聘吴俊出山,助其规划、建造、修筑屯田居所也。
吴俊表明,吕布来意其已尽知矣,但其年事已高,加之其妻体弱,不愿相离,以此推脱之。吕布固求之,吴俊乃举其子吴修代之,并告知吕布,其子吴修,已尽得其真传。于建造之事,吕布可令其放手施为。
吕布然之,遂与徐晃、吴修三人一道回五原。
话说这吴修长得文弱秀气,浑身上下书卷气甚浓,面若敷粉,口似朱丹,不像出身于匠人之家。
既然这吴俊推荐,言之凿凿,不由得吕布不信,更不能以貌取人。吴修其人,是否有建造之能,且看其日后表现,却总比自己不远千里来访,却空手而回要强上百倍。
三人轻骑回到五原,吕布即以约定之法联系颜青。
待颜青到来,吕布将吴修引荐于颜青。原来,颜青既知吴俊,亦早知吴修矣,且知吴修于修造一道之能,不在其父之下尔,只是吴家盼子修身向学,是以吴修少出手尔。
吕布道明吴修其父吴俊,不出之事,嘱咐颜青、吴修二人以,颜青为首,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筑造之事。此后,吕布令二人即刻下去准备,并可随时开工建设,不必事事来报。
期间,家人陆续寻得老农数人前来军营报到,皆令其于军营暂住,但不可擅自行动。
数日后,颜青差人来报,可供屯兵之居所暂已筑就,可迁居于彼。
吕布即前往校尉大帐,请得行军之令,便去与苏刚汇合,二人统领屯兵之人,前往屯所。
自有那家人购得粟、稷之粮种,多达数百石(音dan,计量单位,一石大约相当于一百二十斤),与兵械、甲胄、军粮、杂物等以车载之,一行浩浩汤汤,于军伍之后,同往屯所而去。
初至屯所,吕布惊喜参半。
惊的是这吴修不亏名家之后,于修造一途果有所持!吕布早知并州西南,土黄且厚,不同于他处之土木砖石造屋,可凿穴而居。吴修一河东之人,竟亦知之,且用于此处修造。果不其然,只见那一排排、一孔孔洞穴,依土山而挖就,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布满土山之南,初观之,不下千余孔,数日之功,竟至于斯,非大师不可修筑也!
喜的是,以此法建筑,既快且实用,坚固而适用,冬暖而夏凉,更可贵之处在于,就地取材,所挖掘之土亦可就地烧就土墩、案榻,他日洞穴不足,亦可璇儿凿就,岂不美乎?
吕布见颜真、吴修二人,盛赞其功。这颜家出资费、人力,吴修又设计督造,非此无以至此矣!
颜真、吴修二人皆谦而逊之,吕布甚喜。
据吴修所报,此地洞穴已凿挖千又二百余孔,足以容众军士安身。随后将于洞穴之南,择开阔之处再建砖土房屋千余,备军帐千顶,以备不时之需。
现已勘定屯所域界,八方多安碑石以铭之。
时已至暮春,开荒种粮稍晚于时。然垦荒种粮亦是必要之举,不可偏废。
刚行军至屯所,安顿好众军士之后,于第二日辰时起,吕布便令老农教导军士,开始垦荒种粮,并着手迁众人亲眷前来此间。
自有老农提出耕牛、犁耙等物什,由颜真着人齐备,又于军士之中发现,有人见过灌水之翻车,提水灌溉之事,吕布差人去画图并寻觅构造之法。等等诸事,吕布不必事无巨细,建造、垦荒、种田等,诸多琐事,俱交于苏刚、颜真、吴修三人打理。
众多事务均有人操持,吕布得闲,细看卢师赠予之兵书,多番细细观瞧,来回琢磨推敲,深思之,结合卢师之注解、列举战例,繁复推演,乐此不疲。间或,吕布耍几番拳脚剑术,运戟使枪,不亦乐乎。如此,吕布韬略武艺皆有所进矣。
不旬日,开荒地千又百倾余,概临大河之故,土地优沃,正宜于耕种也,遂乃以老农为师,将购得之粟、稷尽皆种之,余地以菜蔬种之,一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耕种已罢,始练兵丁,吕布以高顺之步兵之法练之,或行列行军,或砍杀刺敌,偶尔吕布以所学军阵布之,演练变化,不一而足。
间或有屯兵家人迁来,或有新募之兵入伍,吕布皆次序安之。看小说后续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dww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