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着急啊,听我慢慢给你们讲的。”看着这好奇的劲儿,章江梅不紧不慢的继续讲解着,“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都寄予了厚望,在一周岁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嗯,我明白了,其实这一文化习俗这么延续下来,也是想通过小孩抓周儿,在客观意义上也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对生命的一种期许,虽然这抓周带有一些的成年人的一种思维,但是也是潜移默化的传导了一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方向,尽管不迷信,也仍主张让小孩抓周儿,这也就是这一风俗得以持久在民间流传的原因之一了吧?”经得章江梅这么一解释,冯雨也从中大概明白了这一习俗的意义何在了。
“是的,这就是从古至今,人们对新生命的一种寄托吧,当然啦,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管长辈们有多少的期望,也仅仅是个期望而已,具体要怎么发展,也都是看个人的一个未来规划会是什么样。”对于冯雨的这番理解这抓周的概念,章江梅还是比较认同的。
“要这么一说,这个民俗文化也是寓意深远呢,应该流传了不少年了吧?”听得自己母亲这么一讲解,一旁的百美也不禁跟着感叹着,毕竟她对这样一个有意义,有期许的活动还是第一次以这样一个身份来亲生经历。
“那是当然了,要说抓周在南朝已普遍流行江南,其发生时间应当更早一些。故又有人根据民间流传的《三国外传》,将抓周的起源时间推前至三国时代。然而,翻看文献就会发现,有关对民间这一‘抓周’习俗,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其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就明确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满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不少着述在论及抓周习俗的历史时,都称此俗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普遍流行于江南地区,至隋唐时逐渐普及全国。到了唐宋时期,这一风俗已从江南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全国各地逐渐盛行开来,谓之‘试晬’或‘周晬’。元代和明代,此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之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清末民初,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一直到如今,也是保留着这‘抓周’的习俗。”也许是因为这俩孩子对着一习俗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这章江梅就把这一习俗的历史记载状况就给讲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哇噻,妈看不出来,您对咱们的民俗文化有这么多的了解呢?”听得如此详细的讲解,百美一瞬间就对自己妈妈有了些许的崇拜感。
“那是当然了,你妈妈当年可是文科的状元,大学里也是对着民俗文化的知识了解了不少的。可不是知道的就会很多么?”听得自己女儿对自己老婆的这番崇拜,站在一旁的百建伟也是跟着夸赞着。
“文科状元?”听到这四个字,百美跟冯雨顿时眼睛都亮了。
“诶诶,你看你们俩这么惊讶的,是几个意思啊?难不成你们是第一次知道的么?”看着这俩人如此吃惊的面孔,章江梅顿时就有点不自在了。
“那可不是,我当您女儿这么多年,这消息还是第一次知道。况且您也没跟我说过呀?”百美实事求是的回答着。
不过这倒是不假,百美自小长大,除了知道自己老妈是大学心理系研究生,其主要方向是家庭方面的,因此,一毕业就从事了家庭情感咨询方面的工作,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妈妈竟然还是当年的文科状元,这对她来说简直就跟看见了新大陆一样的震惊。
“我没说过么?”对于自己女儿的这番质问,章江梅的记忆就跟断片儿了一样,然后转头跟一旁的百建伟询问着。
“也许吧,我也不记得了。”对于这么多年的时间记忆,百建伟也实在是没什么印象了,“不过现在也不是说这些的事情了,你这科普也说完了,咱们还是进入主题吧,趁着孩子有精神的,赶紧开始仪式吧。别让人家主家等急了。至于你以前说没说过,之后再说呗。”
“也是的。”被百建伟这么一提醒,章江梅也赶紧从哪断片儿的状态中回过神来,赶紧回应着,“哎呀,真是不好意思啊,你看我这说着说着就有点上头了,一时之间没刹住,就罗里吧嗦的说了这么多话,耽误了灵灵的正事儿。抱歉抱歉。”
“没事儿,你这说这么多也挺好的,其实我们老两口的也就是知道是有这么个习俗,但是却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渊源,听你这么一说一讲解的,我们就跟上课了一样,受益匪浅啊,也同时是代替了我们将这一传统习俗给孩子们延续了下去。挺好的,没有什么抱歉不抱歉的一说。”李淑萍对于章江梅这番的科普,也是很钦佩的,毕竟这些知识对她来说真的不是很清楚,要不是有人家解释,她恐怕都说不上来个子丑寅卯的,回头还指不定得多尴尬了,“你说是不是了老冯?”
“那倒是了。”冯国安赶紧应声回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