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一听,这是景监在借为客卿讨要官职、来提醒他,不要忘记了这次见面的主题;于是马上明白过来,是自己犯了见小忘大的毛病。他就借斥责景监,来纠正自己:“好你个景监!竟在议政堂上,为客卿向寡人讨要官职。你该当何罪?”
景监听到秦公的斥责后,依然站在原地,不按礼下跪谢罪,还嘿嘿嘿笑道:“主公啊!景监该当赏罪。景监是在贺喜主公,得一制器贤才!”
秦公故意把案一拍,大声喝到:“寡人要你贺喜?寡人只是一时器迷心智,才见器忘贤,是寡人之过。客卿,请原谅寡人之过!秦国眼下缺得不是制巧器、美物的博士,而是强秦的贤能干臣。请客卿献策帮寡人!”
公孙鞅早就看明白了,这对主仆演的双簧,并从这双簧中,清楚了景监在秦公心目的地位,还真如景监跟自己所说的那样,在秦国无人可比。看来在楚国,景监和秦公已经结成生死之交,秦公是把景监当心腹的心腹看待的。自己想要在秦国有所作为,就离不开景监的支持和帮助,不然就别想在秦国,一展才华了。想到这,公孙鞅就双手一拱,随着现场的氛围,用贺词来开场:“秦国公!我虽然首次站在秦国公的议政堂上,但您和宰夫大人的这种坦荡、磊落的行事之风,真可谓可喜、可贺也!”
“寡人明明错了,为何还可喜、可贺?”秦公一听客卿也跟着道贺,心里就认为这个公孙鞅好像也是个马屁精哦,就有点怀疑起人品来,为解除自己的怀疑,就直言而问。
公孙鞅一笑:“有啊。可喜!喜这种君,臣间的鱼水相融。诗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可贺!贺秦公以一国之主,均以事实为重,敢于当众、当臣、当客卿面认错。诗云:白硅之玷,犹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对错敢认如白硅之玷也。因此,客卿为这种强国中兴之国风而特贺秦国公!”学富五车的公孙鞅,对引经据典的说好听的话,那是信手拈来,明明一件错事和违君臣之礼制的事,被他说成强国中兴之风。
这话,让秦公听后十分受用。听得他抚掌而笑:“说得好!真贤能之士也。景监,今后你要跟先生多学学!寡人就没有听你说过这么好听话。”
公孙鞅一听秦公喜欢,就借机卖弄下自己的学问,好在秦公这里留下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马上抓住秦公的话尾继续说道:“秦国公!客卿只是实话实说。若有逆耳之言,先请秦国公谅解!诗云: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诗云,春秋战国,贵族高官说话的风气,以诗说话,以显知识水平,后又风行各国公族,不会诗者,则被耻笑,被人瞧不起。但秦悦意改革,无此恶习,后鞅也去掉引用《诗经》说义之习)。”
“好!景监荐你是寡人的百里奚、五羖大夫。五羖大夫虽不会诗云,但会助我祖缪公独霸西戒。”秦公听客卿那一套一套的好听话,连绵不结,虽然好听,但没有什么内容,于是,马上转到正题,出言拦住。
公孙秧一听秦公转到了正题,就知道考验来了,而且这个考验还真不容易;因为秦公一下子就把自己提到五羖大夫这样的高位,要是自己稍微不注意,就要让秦公失望。秦公的失望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于是他马上用谦辞来推掉这过高的评价性推荐:“秦国公!客卿不敢受。那是景大人推荐的溢词。客卿之才岂敢与百里奚比?更不敢与五羖大夫相提。”
转到正题的秦公,一心都想着找到自己的帮手,对公孙秧那是抱有极大的希望,一听这个公孙秧说自己不是五羖大夫之才,心里一股莫名之火就顿时升起。你没有五羖大夫的才能,跑到秦国来干什么?没有看见我的求贤令吗?于是不耐烦的说道:“慢!秦国不用谦词。你若不是寡人的五羖大夫,那寡人就礼送客卿出秦。快告诉寡人的强国之法!”
秦公不耐烦的话,让公孙鞅一听,就知道事情坏了。他打哪知道秦公的五羖大夫,是什么标准?唉,是应该先听景监的建议,摸清楚秦公的心思后再来拜见的。怪只怪自己事秦心切,全忘了没有周祥的准备。但现在事情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只好先摸摸秦公的心思,用历来的正道来探探。于是,他双手一拱,正言献策:“是!客卿有帝道献于秦国公!”
“帝道?”秦公一愣,这个卫人客卿,该不会用什么三皇五帝来糊弄我吧?但一想,这人是景监推荐来的,还是忍了忍,挥手让公孙鞅献策。
公孙鞅在得到秦公准许献策后,昂然而立:“对。秦国公!五帝以道臣民,善化教民。民感帝道而勤百业,百业兴则国富。国富则臣服天下而帝。如少昊、颛顼、高车、唐、虞……”
“就这?这些寡人早已知道。”果然不错,这客卿和那些自荐之人一样,用老一套来糊弄我。秦公想到这,马上挥手制止,不准公孙鞅继续说下去。
公孙鞅一愣,这个秦国公太武断了。我献的可是正统道学,凭什么不准我讲下去。我的帝道可是与别人不同的,于是昂然请到:“秦国公,请容客卿讲完!”
哪知秦公连想都不想的,一口拒绝:“细枝末节、内容等会再讲。寡人只问:若秦行帝道,需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河西祖地,得到天子之伯?”
公孙鞅自己都不相信这就是秦国公的标准?于是无力的回到:“要数代君主呕心沥血,最短也要数百年……”
秦公一听数百年,心里更烦,看着昂然立在堂中的公孙鞅,厉声问道:“五帝均以自身功业名垂史简。当今七国争雄,秦能存在几百年吗?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