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嗯”了一声:“话说得有理,但你在大王面前不可这样直说,这会激怒大王!”
白起一声冷笑:“大王岂是这样的人?”
范雎轻叹了一声:“凡事小心呀!”
“哦,”白起道:“还望丞相大人好好地劝一劝大王。”
范雎一愣:“刚刚你还激昂陈词,你只需对大王如此一说,便会奏效!”
白起轻叹了一声:“他根本就不由得我说呀!”
范雎“哈哈”笑了起来,笑得白起低下了头。白起只得恳求道:“还望大人多多美言!”
范雎摇了摇头:“你战无不胜,功高盖世,大王最最倚重的就是你!如果你的话都听不进去,谁还能进言?”
“不,大人,在进言献策方面,大王最听你的!”
“他也只听我说得对的!”
“难道我刚才所说就不对吗?”
“白起将军,你不想想,大王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是深思熟虑了的!岂能是我等三言两语就能说动的?”
“但我说的都句句在理呀!”
范雎笑着摇了摇头:“将军,若大王听了你的话,不骂你就已是给足了你的面子!数国对峙,岂有四面出击之理?安抚几国乃是必须的!即使安抚不住,也可拖延时日,避其锋芒!大王之所以这样做,是下了决心稳住赵国,全力攻楚国了!我们做臣子的,就要全力顺应大王的布局,将它做好!”
“赵国拥精兵数十万,日夜对我虎视眈眈,岂会是能轻意安抚的?”
“完全安抚定不可能,但暂缓它的攻势,却是可能。”
白起双目圆睁:“依我之见,根本就不需安抚赵国,只需派兵防于要地,待我灭楚国后,便可立即回击赵国!”
“你怎知你能灭楚国?你又怎知不被楚国所……一切都非定数,大王会拿自己的万里江山冒此大险,任由你放手一搏?”
白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好俯首道:“恳请丞相进进美言。”
范雎摇头:“咱家做不了此事!”“
“那么就请丞相想办法拖延公主的婚期!”
范雎一惊:“这是为何?”
白起想了一下:“只有吊足赵国的胃口,赵军才不会轻举妄动!”
范雎摇了摇头:“不可,那样可能会惹恼赵国,而且也显得我们没有诚信。”
白起突然深施一礼:“恳求丞相了!”
“哦?”范雎一惊,急问:“将军,这是为何?”
不想白起却一下跪在地上,声泪俱下:“恳求丞相了!”几名随从也立即跪倒了一片!
范雎顿时大惊失色,赶紧拉住白起:“将军这是为何呀!快快请起!”
“恳求丞相答应在下!”
“好好,我答应,我答应。快起来吧!”范雎用袖口擦拭着额角的冷汗,喘着粗气:“你可折煞老夫了!一位叱咤风云、威震六国的大将军竟对我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老朽行此大礼!你就不怕吓坏老夫吗!”
白起一脸的肃穆,仍施礼道:“恳求丞相帮我!”
“可以,可以。但不知将军为何让老夫帮你如此?”
白起顿了一下:“只求丞相帮我!”
“好好,既然将军不愿说,老夫就不问了。将军放心,老夫一定全力帮助将军,尽力拖延公主的婚期!”
“多谢丞相了!”白起说着又要跪拜。
范雎赶紧扶住:“将军万不可如此,老夫答应就是了!”
“多谢丞相!”白起的随从又双膝跪地,将手中的礼盘举过头顶。
范雎立刻摆手:“此物就不必了!”
白起“嗯”了一声:“这只是小小的心意,事后还有重谢!”
“不,不,你我同朝为官,互相帮忙是常有的事,将军不必送此重礼。”
“这点小礼算什么?大礼还在后头呢!请丞相不要推辞。只求丞相能帮到在下!告辞了!”说着白起带领随从扬长而去。
白起随即返回上庸,又路经伊阙——那个韩军军营挡路的地方。远远望去,韩军的营地仍旧在此,而且又扩大了很多!而在另一处,又隐约可见魏军的旗号!两军同时同地出现,又相距如此之近,这分明是两军联手之状!营盘之广,气势之盛,可见两军兵力不下二十万之众!
白起不禁倒吸了口凉气,默默地说:“攻楚必先拔下此处!”
随行的将士自告奋勇:“将军莫忧,我等在前,必定冲过此处!”
白起一笑:“这次可就不行了!绕过去!”遂带随从绕远路回到上庸。
紧接着白起便集结兵力,挥军杀向伊阙的韩、魏联军。
众将劝道:“韩魏联军兵势浩大,我军兵力不及其一半,怎可主动进攻?”
白起笑道:“难道还要等他们上门送死不成!”
“如今一个楚国就让我们应接不瑕,怎可再招惹韩、魏?我们应禀明大王,联韩魏而抗楚国。”
“能联韩魏早就联了!还用得着我们操心?韩魏联军现屯兵于伊阙,正在我军侧后,这就是顶在我们腰肋的一把刀!此军不除,何谈抗楚!”当即引军十万,猛攻二十四万韩魏联军的伊阙。
寡不敌众!但白起巧妙地利用了韩魏两军面和心不和,各自试图保存实力的弱点,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韩、魏两国精锐损失殆尽,从此再也难以对秦国组织起有力的攻势。
侧翼虽肃清,但秦军也损失惨重——十万将士,伤亡将半!但白起不待休整补充,便又以曲曲五万之师主动进攻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兵百万的楚国,兵力不及楚军的十分之一!
众将又力劝,白起道:“此时已无后顾之忧,正是进兵良机!”
副将司马靳看着白起,摇头道:“将军为了公主,简直疯了!”
秦军顺汉水南下,占邓(今湖北襄樊北),直逼楚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楚王闻讯大惊:“秦军只用兵五万,便绝然来攻,这到底是何意?”
但鄢为楚之别都,楚王不敢怠慢,急调大军数十万北上守鄢。兵力悬殊太大,楚军处处呈围歼秦军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