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极瞧见这些隐藏不深的斜线,重新拿出一张白纸,在桌面上放平,再次将石楔上涂满墨汁。
不过这一次,他将石楔滚动一圈之后,并没拿起石楔,而是在石楔上补涂了些墨汁,继续让石楔滚动了下去。
最终由于纸张长度的限制,宋之极将石楔滚了三圈,虽然上墨上得不甚均匀,但是宋之极还是完整地拓印下三幅连续的图案。
三幅图案虽然不够看,但足以发现端倪,宋之极发现,在每一幅图案之上,斜线果然是无缝衔接,证实了心中想法。
这石楔的机关,说来也不复杂,若是直接拓印一份,绝对无法看清。它采用的是盘绕的方式,若想拓印,需用纸张,应该说是纸条,沿着那些隐藏不深的斜线,盘绕在石楔之上,纸条大小,还得由斜线的样式,上窄下宽,方能拓印出来。不过想直接拓印,可能需要滚多十几圈,截取两条斜线间隙,也能看清石楔上的完全面貌。
宋之极心想,做着石楔之人真是厉害,且不论在坚硬的石头上雕刻细小纹路的难度,单单这盘绕之法,还要补足斜线之间空隙,使之浑然一体,当真巧夺天工。
不过现代无人识得上面文字,自然无法发现那些斜线,更不要说能破译了,所以这东西拿到市面上,必然像琉璃所说,充其量就一块破石头。
鉴于纸张长度所限,宋之极没采用连续滚拓方式,取原来拓印的图案,按斜线所示,将其剪成一块一块,然后再用胶布将其粘贴起来,形成了一个三四十公分长的三角纸条。
宋之极看着自己弄出来的纸条,去除了斜线间隙的干扰,宋之极终于能看清了里面的内容。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里面的内容,宋之极熟悉得很,自己差不多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背了。
这里面的内容,其实就是修行最基本的功法,如何引气入体的口诀,要是在自己那个时代,江湖中的修士人尽皆知,这是入门的基础,按现代的话说,这是“气”的基本认知课程。
宋之极又无奈摇摇头,如果早知道抢的是这东西,自己都能默写几百遍了。
不过宋之极还是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这篇功法,宋之极发现功法之中,关键的几处经络指示,都已不清,想来是这石楔年久,上面的图案磨损。
宋之极轻叹,那帮家伙,抢来抢去,别说不识里面的门道,就算识得,这都破损了,要练也练不成。
不对!宋之极心里一惊,瞧见那女人和黑人对这东西的宝贝程度,若是他们背后之人,看不懂这里面的门道,为何对这东西如此看重?话说回来,这引气入体对宋之极来讲,极其简单,但是对于现代的普通人而言,那可是开启了一道未知领域的坦途!
宋之极思来想去,觉得那帮家伙绝对不简单,而且看官方的人架势,根本不是冲着石楔去的,定是冲着那两人,否则那名叫国子的,当时为何还会带着石楔回到总把子身边?至于总把子而言,宋之极觉得他无非就是个不法贩子,只不过他为何要故作把戏的,扔那两个人在崖壁呢?
宋之极想了一会,感觉没什么头绪,不过心里却是对买石楔的幕后人,大感兴趣,想必他也对自己时代的事情有些研究吧。
宋之极拢了拢思绪,重新看回手里的纸条,终于看完了手里的纸条,其实通篇他都清楚,但还是坚持看完,结果在功法末尾,他看到这样一句话。
“念此功法,虽粗浅易知,然为夺天地造化之奠基,故恐大变故之人灭,无以缅怀,以此为记!楔七十九。”
宋之极看到此处,明白了刻石头的人,是感念这片功法的伟大之处,所以才将功法刻在石楔上。不过宋之极却对里面有两点疑惑:
其一,大变故隐隐勾起了宋之极的疑惑,他也感觉到了,自己不是穿越,飞刀和古钟,乃至这个石楔都证明了,自己应该是在阵法中困了太久!
然而宋之极也查询过,人类文明有据可循,红国的历史最为悠久,但所有的纪录里,没有半点自己时代的痕迹,现在自己看到“大变故”三字,不禁想象是否存在一场变故,致使自己所处的时代消失!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变故,离现在到底有多久,宋之极却无法知道。
其二,最后的“楔七十九”,这块石楔怕是第七十九块,肯定还有其他石楔,而买石楔之人也肯定有,否则他们不会说出石楔之名,而自己如今的线索,也怕是要找其他石楔,方才能够知道了。
宋之极一边思虑着,一边抽着烟,不知不觉,他已经干坐了好几个小时,精神有些疲惫,便靠着椅子,昏昏睡了过去……
隔天一早,宋之极醒过来,将东西收拾好,他不想多在一个地方呆太久,便退了房,然后去市里吃了点东西。
宋之极坐在一家餐馆之中,啃着面包,正在思虑下一步该怎么办?此时餐馆放着音乐,正是《故乡山川》。
音乐中赤诚而隽逸的男音,勾起了宋之极对家乡的联想,心中那种温暖,悄然生起,想起了师傅师娘,想起了师兄师姐,一句“不知不觉已离家千万里”,更是差点让宋之极潸然泪下,仿佛百里山的一草一木,历历在目,就在眼前。
不过宋之极突然灵光一现,对啊,百里山,就是百里山!宋之极想法一出,赶忙将手上的面包一口啃完,急忙跑到路边,拦了辆的士,让的士载自己去图书馆或者书店。
的士很快将宋之极送到了图书馆,宋之极下了车之后,先是在附近买了一份地图,然后就跑进图书馆之中,仔细翻阅一些资料和文献。
其实宋之极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刚刚才从药庐回来,药庐是哪?是修罗崖!当年自己随着师傅出行,虽然半途出事,但是仔细算算时间,百里山离修罗崖只有三百多公里的距离而已!
宋之极现在地图之上,大致找到了自己昨天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圆规,按着比例尺,做了一个三百公里的距离,画了一个半圆,往北上的距离不用考虑,往西的方向也不用考虑,所以百里山应该就在这个小半圈内。
宋之极记得清楚,百里山再往南去,再过几百公里,可以看到大海,所以应该是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
于是宋之极再选取海岸线最近的一点,也画了个半圆,两个半圆相交的范围里,想必百里山就在此处。
只不过宋之极也犯嘀咕,当年听师傅说,修罗崖可是“崖壁竖千仞,山峰多奇峻,怪石丛中立,非是鸟不渡”,自己才从那里回来,时代变迁,哪还有当年险峻山势,想必百里山也都已沧海桑田了。
不过存在一丝希望,便不能放弃,宋之极仔细看了看自己所画的范围,没想到自己在地图上,画出来是一小丁点,实际上是好大范围,这可怎么找起?
好在这些地方,大多都是在闵省境内,宋之极受在赣省之中的启发,感觉遗迹之处,多有怪异之处,修罗崖也都被掘子挖了出来,百里山附近,应该也有些什么。
反正正史没记载,那么就从民间传闻开始,宋之极不急着动身,于是在图书馆里,翻起了自己标示地点的一些文献和县志……